新聞資訊
NEWS來源:南方網(2024年11月24日)
“華龍一號”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智慧電網“擎天”特種作業機器人、智慧電網慧眼無人機、基于液氫儲能的可再生能源系統、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一件件能源科技領域的創新成果,在11月22日齊聚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為廣東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暨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以下簡稱“大會”)拉開序幕。
能源科技創新成果模型展示吸引了與會嘉賓駐足觀看。圖源:主辦方提供
這場小型模型展覽仿佛一張描繪廣東能源科創實力的精彩畫卷,吸引了與會嘉賓駐足觀看,也反映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的當下,廣東作為能源消費大省,搶抓“創新”這把開啟能源轉型之門的“金鑰匙”,以科技創新引領能源轉型,為發展蓄能提質的成效和決心。
科創助力,能源產業多點開花
“以技術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研發新型電網、新型電力系統的硬核技術產業,將推動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立浧在大會上的一番話,道出了當前我國以技術創新推進能源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作為能源消費大省、資源小省,廣東一直積極探索多渠道強化能源安全保障。鼓勵能源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是廣東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非常規油氣、先進核能、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能源技術,是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隨著廣東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創新科技也在能源產業的不同領域持續涌現。
目前,廣東風力發電機組、逆變器、高效太陽能電池和集熱器、氫燃料電池電堆等研發制造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氫能利用、儲能技術、充電樁和智能電網建設位居全國前列。
我國首個“生態核電建設示范基地”、首批“華龍一號”融合示范基地——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站。圖源:中廣核集團提供
在核能領域,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陸豐核電項目批量化建設穩步推進;在輸電技術方面,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牽頭創新的超大規模海上風電海陸一體直流輸電系統,開啟了遠洋風電直送的新模式。
在海洋深處,風電機組持續發電,然而如何將寶貴的電源輸送回陸地上,卻成為一大難點。過去,風電登陸后,常常依賴“登陸點換流站+交流架空線”方式實現陸上電能傳輸,所占陸上走廊容量大。現在,在陽江三山島,世界首個超大規模、海陸一體超高壓柔直工程將大規模海上風電電能匯集后,通過直流架空線直送負荷中心,讓陸上走廊節省50%。這項創新技術,為我國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開發提供了可復制、易推廣、低成本的“新路子”。
從海洋深處到高空送電,創新始終是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廣東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源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高質量成果正持續涌現。
政策灌溉,能源科創成果持續涌現
廣東能源何以不斷涌現創新科技?
雄厚的產業基礎為廣東能源領域產業科技創新夯實地基。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胡洪在大會上介紹廣東省新儲能產業的發展情況時說:“廣東海上風電形成全產業鏈能力,光伏產業龍頭企業加快集聚,波浪能、可燃冰等未來能源加快探索,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新型儲能產業基本形成覆蓋電池材料、儲能電芯、變流器、系統集成和回收利用的儲能電池全產業鏈,比亞迪、億緯鋰能、華為數字能源等龍頭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
政府的支持與引導,是廣東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活躍的關鍵。
大會上,廣東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能源科技創新促進能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與應用、培育壯大能源產業集群等重點任務,并明確“到2027年,將廣東省加快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廣東頻頻發布能源產業與科技創新互促雙強的推進政策,今年7月出臺的《廣東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研究指南》引導產業關注行業內熱點創新領域,鼓勵能源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能源產業科技創新項目研究。
“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文件方案出臺,將助力廣東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吸引能源科技創新人才。”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饒睦敏說,“這都為廣東取得一系列成果奠定良好基礎。”
15個廣東新型能源體系產業科技互促雙強重點工程。圖源:廣東省能源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同期還發布了廣東新型能源體系產業科技互促雙強重點工程。據廣東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對近180個申報項目層層遴選評審,最終優選出15個廣東新型能源體系產業科技互促雙強重點工程。這些重點工程聚焦廣東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重大科技需求,謀前沿、強基礎,合計將投入經費超過237億元,將充分發揮重點工程在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中的牽頭引領作用,成為廣東前進的強動力。
延長補短,廣東能源產業向“新”而行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能源產業一邊快速發展,一邊也面臨著種種挑戰。
“當前,廣東能源產業還面臨部分能源技術裝備尚存短板、能源技術裝備長板優勢不明顯等一系列堵點卡點。”饒睦敏說,“需要廣東在能源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優化創新環境,加強國際合作,以推動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落在廣東的大型清潔能源央企,多年來中廣核在廣東在運在建風電、光伏裝機規模近600萬千瓦,先后在粵東、粵西打造了多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同時充分發揮央企科技創新的作用,直面產業痛點、難點,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成果,補齊相應技術短板。中廣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立剛表示:“中廣核投運了國內首個超大型風漁融合網箱‘伏羲一號’,建成了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汕尾分中心,為廣東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廣東,活躍的市場充分釋放了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為產業科技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成果。如何用好企業這份寶貴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已成為推動科創與產業互促雙強的發展共識。
大會主會場,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聯合中廣核、廣東能源集團、中國能建廣東院等廣東省15家能源領域龍頭企業,穩步推進“廣東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促進會”籌建工作。促進會將積極發揮橋梁、紐帶平臺功能和作用,聚合“產、學、研、融、用”資源,服務全省能源產業發展。促進會將分散的創新力量織成一張彼此互通的網,為企業自主科技創新托底護航。
廣東省能源產業科技創新促進會在能源大會上發起成立。葉紹明/攝
對制造業來說,在產品正式發布前的中間試驗環節是從研發設計到工業化生產不可或缺的一環。隨著廣東能源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能源技術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產業對“中試平臺”的建設提出了迫切需求。大會同期,中廣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能源集團、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分別介紹了廣東省未來能源中試平臺的建設和研發計劃。未來,中試平臺將成為廣東能源產業科技創新從實驗室躍向實際應用的跳板,助力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大會上表示,希望廣東攜手港澳,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能源產業重要策源地。如今,廣東新能源產業集群規模已穩居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首,彰顯了產業的創新活力。相信這份活力會持續“點燃”廣東能源科技創新的引線,助力科技轉化為產業燦爛的成果。
策劃:何靜文 李美儀
統籌:覃玲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高雅雅
編輯:吳潛之
責任編輯:楊格
原文鏈接:https://xapp.southcn.com/node_fb07388412?temp=1&k=81db50bf1a&_r=0.48085729210032757